(资料图片)
海报新闻记者 辛振东 济南报道
5月8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情况。据介绍,2022年12月30日,科技部正式批复在山东建设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这对加速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布会上,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梁恺龙表示,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拥有各类可利用盐碱地资源约5.5亿亩。盐碱地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样,开发潜力巨大,是我国耕地“提质、扩容、增效”的重要来源,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旨在打造盐碱地技术创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系统性突破盐碱地生态保护和综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模式,为我国乃至全球盐碱地生态保护和高效利用探索新路径、提供新技术、建立新样板。中心获批建设,是山东高能级科创平台新的突破,奠定了山东在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领域的战略领先地位,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记者了解到,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以盐碱地综合利用核心共性关键技术和前沿引领性技术攻关为核心使命,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实现“三个转变”,即:由治理盐碱地向适应盐碱地转变,由化学农业向生物农业转变,由传统农业向智慧化现代农业转变,努力探索盐碱地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打造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与战略研究高地、创新创业人才引培基地、机制创新试验场、盐碱地综合利用产业新技术策源地和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为我国盐碱地生态保护和综合利用提供源头技术供给、为构建盐碱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在研发布局上,针对适生作物品种少、盐碱耕地质量低、生产效率不高、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中心将聚焦盐碱地生物育种、盐碱地产能提升和盐碱地生态化利用三大关键领域,设立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评价、盐碱地适生作物种质资源创制与高效育种、盐碱地土壤改良与快速培肥、盐碱地水肥盐协同调控、盐碱地绿色低碳与生态强化、标准化高效智慧种养、盐碱地特色农产品功能化开发等七大重点研究方向。
在空间布局上,针对全国盐碱地类型多样和资源禀赋差异大等特点,按照盐碱地类型及地域分布情况,构建“1+3+16”的空间布局。“1”,就是在黄三角国家农高区建立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总部,负责核心研发、系统集成、综合协调和创新服务等工作。“3”,就是按照不同类型盐碱地区,设立东北苏打盐碱地、西北干旱半干旱盐碱地、华北插花盐碱地3个分中心,开展区域性应用研发、模式打造和专业化服务工作。“16”,就是在大庆、银川、巴彦淖尔、石河子、德州、东营、盐城、喀什等地布局建设16个技术集成应用综合试验站,以我国典型盐碱区为主要监测对象,重点开展盐碱地土壤、植被、地下水和气候等长期定位观测与区域特色农业技术创新研发,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格局,为盐碱地治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记者从河南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鉴于目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为维护广大考生健康安全,经研究并报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河南省原定于6月11日
尖嘴猴腮是人们对猴子的固有认识,但凡事都有例外,最近,郑州市动物园就有一只猴因长着一张方方正正的脸,被送外号人脸猴,其独特的长相令
中原区民政局提醒:尽量避免扎堆,只要感情好,每一天都是好日子5月20日因谐音我爱你,成为很多新人眼中寓意美好的好日子。为满足准新人们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今年中国旅游日的活动主题为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记者今日从省、市文旅部门获悉,为进一步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在中国所有的大江大河中,无论从地理空间还是文化意义上来说,黄河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如果从高空中俯瞰,
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位于河南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隋唐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
想要了解郑州这片沃土流淌着的文化脉络吗?想要寻找郑州是最早中国历史起源的佐证吗?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由郑州市委网信办指导,新浪河
5月18日0—24时,吉林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6例(轻型),其中延边州3例,白山市3例(含2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
2022年5月18日0—24时,天津市新增7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4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1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