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债券市场出现一股热潮:你抛美债,我抛中债,外资纷纷减持中国债,大量资金会流向美国?这种说法可靠吗?
【资料图】
说到经济发展,人们总会津津乐道:经济总量第一大国——美国和后来居上的经济总量第二大国——中国。“第一”和“第二”总是那么密不可分,好像非得比出个高低,又或是你死我活,令人啼笑皆非。
自从口罩时代的到来,各国的经济发展“戛然而止”,甚至倒退,国民生活难以为继。经过漫长的等待,口罩时代成为历史。各国经济逐步复苏、逐步开放,尤其是中国和美国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
债券一直深受理财者的青睐,一直都“供不应求”。可现实却纷纷抛售美债、中债呢?
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简单说说中国债券的行情。2023年来,自从第一季度发行以来,一直到第三季度,三年期的利率从3.00%降到2.35%;相对于口罩时代来说,利率不升反降,在理财者方面来说,是失败的投资!
口罩时代的结束,意味着经济的复苏。就好像一个沉睡多年的巨人,某朝一日清醒需要营养补充。经济也需“营养”——消费。因此,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经济是国家的命脉所在,没有强劲的经济就无法支撑国家的发展。口罩时代,百姓的经济受到抑制,基本属于入不敷出,勉强维持生活,怎么会有多余的钱投资?有能力购买债券的人家一般属于富裕的人家,同样能够出售债券的人家也是属于富裕的人家。
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为促进资金流动,国家将采用一系列方式,降息就是其中之一。推动资金流入市场,促进消费、生产。如果单单由消费作为主推,并不能更好担起经济发展的责任,需要“生产”的助力。
扩大生产,需不断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众所周知,研究需要大量的经费,短时间内难以看到成效。经济家讲求的是时效和回报率。经济刚起步时,风险性强,不确定因素多。显然,资本家们不愿意承担经济风险,转而找寻更加稳定的经济增长点。也就出现了外资家纷纷抛售中债的现象。
生存的需要。
据悉,美国就业人数超过100万人,失业率达到了历史的新低。有了工作,相当于有了“闲钱”在手。闲暇之时,买买买是再也日常不过的事。
就在人们认为美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时,“不速之客”——努里尔·鲁比尼说话了,预测:美国将会出现“完美风暴”,背后隐藏着经济衰退,债务危机和通胀失控。听到这,不禁认为是危言耸听?事实又是什么?大胆猜测一波。
首先,人口就业率上升,人民收入增加,需求增加,消费能力增强,市场供不应求,随之而来物价飞升,造成通胀失控。
第二,钱币贬值,为购买所需物品,不得不借款购买。时间的延长、物价的飞升和工资上升速度远远落后于物价上涨的速度,入不敷出,形成债务危机;
第三,内外因素的同一刺激,爆发经济危机。
美联储也表示为预防该种现象:将不断提高国家债券的利率,甚至高达5.5%到5.75%。理财者乍一看利率,很难不心动,毕竟在自己国家看到最高利率,为3.00%左右。“抛”到就是赚到,着手抛售中债。
随之而来的一部分资金流向美方市场。美国的做法可谓是天衣无缝。对外,吸收大量的资金来保持国内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对内,帮助人民存储资金应对未知的经济挑战。
中国有句古话:人算不如天算。人民的意志不是国家所能控制的。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外资企业家通过所思所想,分析投资的环境,分析到弊大于利时,即使纷纷减持中债,一定会转身购买美债?
我们熟悉商人的本性:无利不起早、无奸不商,特殊时期更会小心又小心。本身都不够花,百姓又是否还有多余的精力关心国债的事?购买意志和生存的需要双倍的压力之下,无论是企业家还是个人,是否将资金流向美方的计划有待商榷。
选择的多样性。
口罩时代过后,不仅是美国、中国需要发展经济,其他国家也需要经济的快速复苏。投资界发生了一件“稀奇”的事,加拿大央行的货币政策决定将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1.25%。关注财经的人都知道,从2018年以后,加拿大央行再也没有加过息。
此事一出,不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商都沸腾了。侧面也说明了加拿大对于这次经济发展的机遇势在必行。作为加拿大本国人 ,看到自己国家利率调高,说不心动,那是没人信的。不管出于民族主义还是投资的理性思维,购买本国的债券是毋庸置疑的;
加拿大一直都是全球性经济大国,加拿大的农业、能源、矿产和制造业放眼全球也有不俗的竞争力。对于那些求稳的投资者来说,这个“买卖”赚不赔,即使加拿大央行的利率与别的国家相比来说稍低,可谁又能保证它的利率不再提高呢、后续的盈利不翻倍呢?
未知的诱惑和现实问题的考虑,企业家购买债券是肯定、确切的。不仅是加拿大,央行的出手,日本央行也出台相关的政策等等。
众多的选择之中,投资者就一定会选择美国吗?眼前收益更高,更有安全保障的投资为什么不选择呢?因此,抛售中债并不像题目所说的,大量资金就会流向美方市场。
总的说来,经济全球化将各国的更加紧密“绑”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虽然人类有聪明的智慧、高超的手段,也无法阻止经济发展的规律。各国的生产离不开密切合作。资金无论流到哪个国家,最终也会流回到自己国家。
记者从河南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鉴于目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为维护广大考生健康安全,经研究并报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河南省原定于6月11日
尖嘴猴腮是人们对猴子的固有认识,但凡事都有例外,最近,郑州市动物园就有一只猴因长着一张方方正正的脸,被送外号人脸猴,其独特的长相令
中原区民政局提醒:尽量避免扎堆,只要感情好,每一天都是好日子5月20日因谐音我爱你,成为很多新人眼中寓意美好的好日子。为满足准新人们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今年中国旅游日的活动主题为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记者今日从省、市文旅部门获悉,为进一步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在中国所有的大江大河中,无论从地理空间还是文化意义上来说,黄河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如果从高空中俯瞰,
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位于河南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隋唐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
想要了解郑州这片沃土流淌着的文化脉络吗?想要寻找郑州是最早中国历史起源的佐证吗?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由郑州市委网信办指导,新浪河
5月18日0—24时,吉林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6例(轻型),其中延边州3例,白山市3例(含2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
2022年5月18日0—24时,天津市新增7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4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1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