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民网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李栋)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冬小麦已开始由南到北陆续收获,其中西南地区收获已近尾声;湖北过七成;江苏、安徽、河南零星收获。
五月下旬以来,河南主产区的小麦由南向北次第成熟。在素有“中国小麦第一县”之称的河南省滑县,181.2万亩小麦进入成熟期,麦浪翻黄,长势喜人。
走进种粮大户王学鹏400亩的小麦高标准农田,微风习习,麦香阵阵。“由于前期播种基础好,春季肥水管理跟得上,后期‘一喷三防’全面及时,小麦长势健壮。”看着饱满的麦穗,王学鹏脸上的喜悦之情提前预示着今年的丰收,“小麦预计亩产能达到1400斤,又是一个丰收年。”
“通过查看,多数麦田的穗粒数保持在38粒-39粒,这几天的温度、湿度都利于灌浆,预计今年产量不低。”滑县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杨丽表示,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今年呈现“三增”态势,丰收在望。
作为夏粮主产区,今年滑县小麦距离收割时间日益临近,“这个阶段也是增加粒重、提高小麦产量最后的关键时期,田间管理仍然不能松懈,同时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防范。”安阳滑县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赵冬丽推算,“从现在的小麦长势看,6月1日起就陆续开始进入收割期,要在小麦蜡熟中后期及时收获,确保颗粒归仓。”
实现夏粮颗粒归仓,保障农机调度有序是关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夏粮主产区的河南,今年设置了400多个跨区机收服务站点,在省市县三级设立24小时机收服务值班电话,为跨区机收人员实时提供小麦机收情况、农机专用网点及专项政策查询等信息服务,确保收割工作及时顺利。
据农业农村部相关人士介绍,山东、山西、河北等地小麦再有一周将进入集中收获期,各地都制定了小麦抢收应急预案,确保颗粒归仓。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麦收期间,全国将投入联合收割机60多万台,其中参与跨区作业的达到25万台以上。
“‘三夏’期间,6000多支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伍随时做好应急支援准备,帮助‘小、散、偏’地块和机收有困难的农民群众落实作业机具,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王甲云说。
记者从河南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鉴于目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为维护广大考生健康安全,经研究并报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河南省原定于6月11日
尖嘴猴腮是人们对猴子的固有认识,但凡事都有例外,最近,郑州市动物园就有一只猴因长着一张方方正正的脸,被送外号人脸猴,其独特的长相令
中原区民政局提醒:尽量避免扎堆,只要感情好,每一天都是好日子5月20日因谐音我爱你,成为很多新人眼中寓意美好的好日子。为满足准新人们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今年中国旅游日的活动主题为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记者今日从省、市文旅部门获悉,为进一步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在中国所有的大江大河中,无论从地理空间还是文化意义上来说,黄河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如果从高空中俯瞰,
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位于河南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隋唐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
想要了解郑州这片沃土流淌着的文化脉络吗?想要寻找郑州是最早中国历史起源的佐证吗?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由郑州市委网信办指导,新浪河
5月18日0—24时,吉林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6例(轻型),其中延边州3例,白山市3例(含2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
2022年5月18日0—24时,天津市新增7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4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1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